25
2020
-
11
x
作者:
转自中国花卉报
阅读次数:
209次
2020
.
11
.
25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逐渐饱和,让园林人深感业务正在缩水。未来的园林行业将怎样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形成上下各个方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看来,乡村的广袤天地大有所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园林景观营造将获得大展拳脚的机会。但是,我们也见过太多伪古镇,游览过不少千篇一律的商业街。如何抓住乡村发展与城乡融合的“魂”?近日,在江苏南京举办的2020中国国际景观博览会上,“城乡融合与生态文旅发展的热点及关键”论坛举办,探讨景观设计在城乡融合及生态文旅发展中的作用。文化-非遗传承需要良性土壤提到乡村振兴,建设“一村一品”的特色内容是关键。在许多乡村中,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突出的亮点,比如四川阿坝州的独特建筑、湖南湘西的湘绣等。在特色乡村的建设中,应该提取利用当地的特色文化符号。这是设计师们的共识。不过,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犇在论坛中提到,人们往往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特点是极其脆弱。这是景观设计师在开发利用时,必须非常注意的一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千百年的积淀而形成,当代的传承人受一些因素影响,创新能力不强,一旦受到外来文化冲击,很容易造成文化的断层甚至消失。这就给设计师提出了要求,适度开发,提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更重要的,”张犇说,“要通过对传承人的引导,通过全社会各领域的反哺,给非遗文化提供足够的良性自我发展土壤。”目前,乡村空心化问题逐渐凸显。对于传承人来说,在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的同时,当务之急是提升文化自信。张犇也提到,在开发与改造过程中,还应警惕由于创新能力不足,而再次陷入同质化的陷阱。建筑-还原应用场景文化的传承,非常依赖自己的土壤。这就涉及到乡村旅游一个广为诟病的问题:处处是古镇步行街。结果是北京的和南京的一样,南京的和广州的也一样。没有特色,文化也就失去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