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市·花事
发布时间: 2021 / 10 / 08
易花道,由名师万宏创立于2012年。在理论体系普遍尚未完善的中国传统插花界,易花道异军突起,风格鲜明。  “易花道的风格应该是隽永的,从内而外透露着中国文化的气象,以和谐的色彩和灵动的姿态造型,来展示‘阴阳合和、师法自然’的主旨。”万宏说。启蒙之初,涉猎花道花艺  万宏从小喜欢绘画,读中学时对植物学和昆虫学兴趣浓厚,跟随老师学习了很多知识。大四时,他已经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干燥花实验室,一边研究技术,一边自学插花了。  1991年,《中国花卉报》和日本池坊花道,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培训班,万宏是第一批学员。1995年,香港的钟伟雄老师在北京教授西式花艺,万宏又因为成绩出色而留任教师。此后,他又学习了法式花艺、德式花艺和小原流花道。  学习池坊花道后,万宏知道了日本花道是源于中国的,那时他就有一个愿望:把中国插花重拾起来。“2002年,我拿到池坊正一级教授资格后,就可以开办教室了,但我深深体会到,日本花道有他自己的民族特色,我们中国人再认真、再努力、再有天赋,想要达到日本人的那种境界,还是困难的,而我们自己的插花却很少有人知道,所以就开始更加努力地研究中国插花。”  2012年,在经济和理论方面都建立了一定基础的万宏,注册了“易花道”商标,“易”的意思是易经,表示这一插花流派的理论来源于中国易经的阴阳和合。  “不敢说我们和其他花道流派有什么不同的艺术风格,就是想把中国古典的隽永、诗意的美表达出来,把中国古典的意境美、色彩美展示出来。易花道是个插花流派,但它更重要的是一个中国插花的教育体系,让学员在这样一个体系的支撑下,去表现他们心中的中国插花。”万宏说。立派之难,多重思考蜕变  易花道刚创立时,中国插花研究的理论还欠缺很多。“可能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资料比较零碎、分散,研究需要付出很大努力。”万宏说。比如在插花造...
发布时间: 2021 / 10 / 07
审美,有瘾。这是澳大利亚摄影师Claire Takacs于世界各地拍摄的景观作品,我们有太多的设计灵感,都是从自然中获取的。看得越多,积累得越多,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自己的“品位”。这就是美感的培养,也是“潜移默化”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发布时间: 2021 / 10 / 06
人间草木,舒卷有余情。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如今人们的居所里,少不了精美的硬装昂贵的家具。若没有几件像样的摆件和花艺,整个空间便沦为盛放柴米油盐的容器,少了许多生活的艺术和乐趣。 想想看,生四季之花,从花里得到生气,内心也更加充实,再也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最常见的是花店里买下几枝腊梅、玫瑰、百合,插进家里的瓷瓶里。 有独立审美情趣的人们,则喜爱素简、雅致、不招摇,不媚俗的花草,用最古朴甚至残缺的花器单纯的呈现。而它的美寂静、深远,直抵内心的祥和与禅意美好而柔软。 生命的维度,在于性灵的丰富。插花使人逃离物欲的藩篱,依空而立,生命之境便能空灵如烟霞。 选花也是一门学问。路旁的老山芹、水畔的菖蒲、墙外的爬山虎、甚至山路上的野柿子……均可拼采。插花器具也非一定是名物,残破的陶罐、洗净的渔篓、还有淘来的老竹节,都颇有野趣盎然之妙。 观花即观心。草木沉静孤寂,花有百姿,心生百态。它承载了文人心中的一片山林之地,行乐其间,可养林下之风可湛情;寄畅其中,可参天地生息可忘机。 插花艺术源于佛前供花兴于隋唐,盛于宋明,衰于满清。插花艺术形成的花道思古之情源源不断,插花的气质中有山水画的影子线条感、轮廓感、纯净感都有所体现。 这种不争的态度也是东方哲学里的重要环节,可以说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也不是将花材进行简单的堆积,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创造。 花从种子,发芽,结花苞,绽放,枯萎,化尘为土这短短的时间,其实就是人一生的写照。 在传统文人的精神世界里,纤纤花草与莽莽山川,二者虽形差千里,但予人所带来的心灵观照却是一样。望巍巍之山川,浩然立天,亘古难移,只觉我身之渺小;见幽幽之草木,风饕雪虐,花开一瞬,尤感吾生之无常。 “一切唯心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心性决定了生命的维度。斗室花...
发布时间: 2021 / 09 / 28
在甲骨文中,树上光彩美丽的花称为“华”。这是古人崇拜自然、敬畏自然、亲近自然而形成的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意识。  细心的人可能会问,树上开的花叫“华”。那么草上开的花,又该怎么称呼呢?一片小草绽放着星星点点的小花,称之为“荣”。木谓之华,草谓之荣。荣华就是草木开花的意思。   春荣秋枯,一个人,一户人家如花一般,其开也绚丽,其败也迅速,不可一味留恋,这是中国人从大自然中悟出的人生哲理,这就是“道”。我们只是不言而善应,日用而不知。中国插花就是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探究为人之道,收获人生道路的指针。 01.中国花束的起源  中国插花形式有盘花、瓶花和花束等,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中国花束的前世今生。  上面这张图片是2019年9月,我拍摄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贵族妇女们手持一支切花礼佛。  下面这张图片有着非常明确的花束形象。 在公元471年—494年建造的云冈石窟第八窟(佛籁洞)中,花束由并列的莲花组成。花束下方的枝干,有清晰的绳索捆扎,看来早在1500多年前中国花束已经出现,并被应用。  去年3月在龙门石窟,我不仅找到了1500年前的立花浮雕,还看到了1500前的花束浮雕。   在火烧洞龛楣上,雕刻的宝盆中插着三束莲花,莲花高110厘米,中间一束上方有盛开的莲花,两侧的斜向上,左侧有一个花蕾,右侧有一朵莲蓬。   而下面这幅龙门宾阳洞内的文昭皇后礼佛浮雕,又可以清晰地看到位于中间的供养人,手持三枝不同形态的莲花礼佛。三枝花分别是花蕾、莲花与莲蓬,它们表达的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宇宙观。  中国古代花束领先世界约600多年,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花束登场以来,经历宋朝,到了14世纪的明朝,约一千年的发展,花束再次被清晰地描绘在青花瓷上。  上...
发布时间: 2021 / 09 / 25
明代袁宏道曾在《瓶史》中这样说插花:“茗赏者上也,谈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意为在饮茶环境中的插花,最为高雅。  今天,相比其他传统插花类型,代表着一种美学生活而应用广泛的茶席花火了!然而笔者也总听到评论:某个作品不像茶席花。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正宗的茶席花?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插花,在今天的审美趣味和应用上,还有哪些值得发掘呢?易花道茶席花 定义:小而精简,意趣为先   “中国的茶席花就是文人花,是很简单的小东西,不应该有太多的规矩,否则反而拘束了自由自在的灵魂。”易花道创始人万宏说。对于茶席来说,插花不是主体,而是辅助的部分,所以体量会比较小。此外,茶席花强调的是趣味性和季节性,不必拘泥于造型,而应追求茶人心灵的一种表达。 易花道茶席花   中国台湾中华花艺教授李丽淑也认为:“茶席花是中华花艺文人花的精简形式之一,重在借花传情,以花养心,抒发胸中逸气。”茶席花应以朴素、清雅、疏朗为上,最宜取材大自然花草,以饱含生机的植物,传递茶席主人一期一会的精神,展现对品茗空间艺术与自然节奏的观照。 李丽淑茶席花   中国台湾人文花道创始人王国忠认为,茶席花原则上是指茶桌上的插花作品,要小而精简。花器以能拿在手上把玩为原则,最好与茶具相得益彰,不宜突兀。花材也以当月令的材料为主,花头、花色要与花器相称,味道不能太重。花型除了美观外,也要顾及茶人的操作方便性。 王国忠茶席花   茶席插花是用于茶桌、茶海、茶席上的装饰,增强饮茶情趣,应根椐茶席桌面的大小决定花体的不同规格,使花与茶融为一体,形成完美画面。这是禅花门创始人刘明华的观点。她心目中的茶席花,应该具有淡定从容、质朴自然、意态天然、清纯而不择艳丽、醒目而和谐的气质特点。 刘明华茶席花  杭...
发布时间: 2021 / 09 / 24
有一种幸福,叫阳台花园生活。一方小小的阳台几盆清新的花草几个柔软的抱枕延伸出一个幸福的小角落总有微风轻舞的早晨总有惬意悠闲的午后总有晚霞满天的傍晚还有流星划过的夜空阳台虽小却展现着我们全部的生活和姿态日子虽忙也需忙中偷得一点闲找一个地方在奔波一天之后把心静下来你想要的幸福,其实,也可以很简单。随心所欲把它布置成你最喜欢的样子一张小桌子几把小椅子或一个小沙发就有了一个满意的休息地闲来无事的周末就约上老朋友围坐一起聊聊天、喝喝茶挂上几串小彩灯点上几根蜡烛等到了晚上就有了一个浪漫的小天地有风的时候吹吹风有月亮的时候沐浴一身的月光最好是有植物的陪伴有生命成长的地方总能让生活又多了一份生机和希望可以是零零星星的绿色不需刻意点缀简简单单的生活可以是五彩斑斓的繁花装饰成好看的花房一抬头就能撞见幸福春天赏花开夏天乘阴凉秋天看落花冬天的等待又变成了下一个春暖的花开有阳光的冬天窝在沙发里晒太阳有雨落的夏天静静看一本书或听一场久违的雨心中若有了阳光生活便有了诗意每一个晴天或雨天都会有值得期待的小幸福我们每天在喧嚣的城市奔波最幸福的,不过是在累了之后可以有一个放松的地方安放一天的凌乱不需要很大很大的房子不需要去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颗懂得生活的心总能在平淡中找到诗意简单中看见幸福趁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们还未老只需要好好享受片刻的美好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8 - 2021 陈砦花卉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