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多肉产能扩张和组培繁殖应用,大部分多肉品种已走下“神坛”,成为普货,而新的市场焦点集中在多肉周边产品及衍生产品。其中花盆热度最高,手办、摆件、绘画、饰品、餐具、多肉民宿等也日渐活跃,“多肉”已从单纯的植物或圈子文化变成更为广谱的文创素材。
始于韩盆,陷于国货
国内早期的多肉引种大多源于韩国,韩盆也随之进入,不过相较于当时动辄几千上万元的多肉,韩盆单价几百元至上千元并未引起太大轰动。而2017年以后,不少从业者注意到了高端盆器市场,这一方面是多肉价格大幅下滑,而盆器市场利润依旧,销售高端盆器成了电商提升利润和交易额的新途径;另一方面则是直播风口到来,流量向直播倾斜,拥有特色产品更能吸引“眼球”,而且相对于平销的批量方式,直播使得一物一拍更便捷,高端盆器恰逢其时。
早期多肉高端盆市场完全被韩盆占据,Apple Tree和Hen在国内非常知名,随后普罗旺斯、花蕊等逐渐打响知名度,一套盆器价格几千元。当时国产盆器以中低端走量为主,一些厂家也开始模仿韩国盆器,而后逐渐有工作室涉足高端盆器市场,2018年以后,原创国货已与韩盆两分江山。
在日前结束的上海多肉展上,销售区的一半都是盆器类商家,在高端韩盆和原创国产盆的销售区,都排起了长队。沐沐多肉植物馆代理了心房ATRIUM、HAMO、苏皮鸭SUPIA等四个品牌,展会上心房的“公主系列”非常受欢迎。店主宋沐惠(沐沐)介绍说,韩盆讲求情怀,如心房做韩盆十几年,在韩国已经是有积淀的品牌,进入中国也比较受认可。韩盆一方面款型和创新方面都很好,另一方面韩盆注重控量,手工制作本身产量不大,而一款最多10个。
而对于国产的原创盆器,近两年发展更为迅速。植谜多肉皇冠花园从2015年开始销售盆器,如今代理了国内80多个原创品牌,“小怪兽系列”、安徒森手绘系列等都是销售“爆款”。植谜掌柜厉宇航(植谜先生)认为,高端盆器市场本身是个小众市场,因此总体量不会太大,也不会很快扩张,因此控量、个性创新是生存的两大要点,尊重原创、把控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植谜代理的“小怪兽系列”,每月产出数量一定,价格固定,使得很多消费者愿意花时间等待正品。
“做特色”已经成为国产高端盆从业者的共识。创立于2016年的吾同陶艺工作室涉足花器、雕塑、茶具、餐具等,花盆品牌哈ha's也因其石湾特色备受欢迎。工作室联合创始人哈妹介绍说,石湾因雕塑公仔而知名,工作室坚持做个人特色,盆器本身就是一件作品。现在团队有六七位设计师,订单已排到300多号,有些客户等了快两年还没拿到东西,这种等待潜藏的就是对国产原创的认可。
由多肉衍生的亚文化圈
不同于传统花卉,多肉植物的“玩法”完全不一样,其消费者、销售渠道、传播方式等都不同,可以说是自带“流行”基因。由多肉植物粘合起来的这一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也区别于原本的花卉消费者,因此多肉植物可以变成引发连带的消费的新概念。
以高端花盆为例,一部分消费者是疯狂的多肉植物爱好者,精品花盆是多肉的附属品;另一部分消费者则将花盆看做艺术品,将花盆收集起来,因为多肉可能死去,而花盆的价值却能持续存在。
基于同样的原因,多肉饰品、多肉手绘、多肉日历等以多肉元素为主题的衍生产品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厉宇航说,现在除了多肉花盆,软陶制作的仿真多肉也非常受欢迎,因为它无需打理也能一直展现多肉最好的状态。
此外,多肉的项链、手链、胸针、戒指等装饰品,多肉装饰画、多肉手机壳、多肉餐具用品,多肉婚礼、多肉花园、多肉民宿等主题场景,萌芽熊童子动漫IP等,以多肉为元素的衍生产业逐渐丰满起来。上海多肉协会副会长闵勇认为,多肉文创和多肉衍生品的市场正在兴起,以多肉植物为主题打造的多肉亚文化圈仍有很大深挖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