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匠心筑梦现代化 自然和谐百姓家——江泽慧在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报告

日期: 2023-04-28
浏览次数: 32

匠心筑梦现代化 自然和谐百姓家——江泽慧在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中国花木盆景之都、世界长寿之乡江苏如皋市,参加由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和中国花卉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上午我们见证了2023全国精品盆景展隆重开幕,感受到中国盆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下午我们围绕“匠心筑梦现代化,自然和谐百姓家”这一主题,共同研讨中国盆景艺术和盆景生态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使命和任务,及其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价值。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生态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孕育了积淀深厚、智慧达观的生态文化。如:天之道“始万物”,地之道“生万物”,人之道“成万物”的天、地、人三才之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理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顺应自然规律的法则;“和实生物,和而不同,同则不继,和而共生”的和谐之道……


  中国式现代化既厚植于中华文明的文化沃土,又践行于踔厉创新的时代要求。坚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和而不同,和而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观,契合地球家园和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利益和时代价值。


  二、中国盆景艺术师法自然、蕴意文化


  盆景是以植物、山石、土、水等自然物为主要材料,经过栽培管理和艺术创作,在盆钵中浓缩、凝练的自然景观;是作者赋之以情感,借以表达思想理念、文化意蕴的有生命的艺术品。


  中国盆景的产生,源于古代先民对大自然的敬仰、崇拜、热爱、眷恋和返朴归真之情。盆景创作的最高境界是“形神兼备”“阴阳和合”“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虽由人作,宛若天开”,与中国生态文化的核心内涵高度一致。可以说,中国盆景文化是中国生态文化在盆景领域的具象形态和具体表现,是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盆景是艺术和技术的结晶,是浓缩的自然,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盆景的审美主要体现在自然美和艺术美两个层次,以及自然美和艺术美二者融合的文化蕴意。


  盆景的自然美首先体现在盆景材料的选择上。山石以“透、漏、瘦、皴”为上品。清朝《盆景偶录》将盆景植物归纳为“四大家、七贤、十八学士、花草四雅”。盆景的自然美还体现在盆景材料的布局上,所谓“丈山尺树,寸马分人”,只有处理好各种景物的比例,才能合乎自然情理,表现出大自然的和谐美。盆景的艺术美讲究含蓄和意境。具有诗情画意,被认为是盆景审美的最高境界。盆景布局讲究缩龙成寸、小中见大,从方寸盆钵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从一山一石、一草一木身上领略“无言的诗、立体的画”,进而窥探整个宇宙、历史和人生的奥妙,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大美、大爱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品质。


  三、中国盆景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盆景起源于我国东汉时期,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汉代水禽花树绿釉陶盆,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树木类盆景原型和至关盆景起源时期的重要物证。


  “盆景”一词首次出现于宋代,苏轼在《格物粗谈》中记载:“芭蕉初发分种,以油簪横穿其根眼,则不长大,可作盆景。”说明“盆景”一词在我国至少有900年以上的使用历史。


  中国盆景文化的发展,有赖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思想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逐步产生、完善和发展的。从最初将植物与山石移入盆中欣赏,到对盆景植物进行修剪、蟠扎、造型,用艺术形式呈现自然和谐的空间布局和美好意境,展现和诠释盆景创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无不与地域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理念和栽培技术的发展变革息息相关。


  中国盆景的发展,有赖于我国悠久的园艺栽培技术的积累。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专门种植蔬菜、瓜果和经济林木的园圃;隋唐时期,有了树木移植和花木促成栽培技术;宋元时期,出现了更加丰富的花果类、草本类和竹类盆景;明清时期,暖房培育花木、嫁接技术更加成熟;近现代以来,我国盆景制作技艺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盆景事业进入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期。


  中国盆景文化的发展,有赖于一代代盆景匠人和盆景艺术家的传承创新。逐渐形成了岭南派、川派、扬派、苏派、海派、浙派、徽派、如派等,带有地域物种特征和不同风格的盆景艺术流派。


  中国盆景文化的发展,还得益于盆景行业组织的成立、发展和支撑。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和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相继成立,强化了盆景文化发展的支撑。国内外盆景交流合作不断加强,盆景创作者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使盆景风格日趋多元化。


  中国花卉协会代表中国6次参加境外世园会,多次参加中国香港花卉展览会,都展示了中国盆景,并多次获得金奖;在国内举办的历届世园会和中国花卉博览会中,都精心组织了全国盆景展示和评奖活动;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承办了2019北京世园会盆景国际竞赛,组织举办了3届“中国杯”盆景大赛、4次全国精品盆景展、7次全国盆景交易大会等盆景文化交流活动,推进了各地盆景产业的发展;盆景界还出版了《中国盆景文化史》和历届中国杯盆景大赛专辑等重要著作。这一系列举措,为促进中外盆景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向世界传播了中国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文化理念,展示了我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盆景文化。


  四、“匠心筑梦现代化,自然和谐百姓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2022年1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花卉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将弘扬优秀花文化作为推动花卉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盆景文化作为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一步深度挖掘和大力弘扬,探索出一条文化和产业互动融合的中国盆景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是要站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支撑的高度,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盆景生态文化。要充分挖掘盆景艺术精髓,保护和传承盆景自然文化遗产,激活传统盆景文化中有价值的资源,使之成为盆景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作出中大型盆景和小微盆景相结合的具有新时代特征、合乎大众审美情趣、适宜百姓消费水平的好作品,创造创新更多更好的承载中华文化、彰显中国精神、保持创造活力的新时代盆景艺术作品。


  二是“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作为盆景产业振兴的基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指出,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就盆景产业而言:“土”是要基于一方水土,开发乡土资源,创造出带有地域山石植物特征和文化风格的盆景作品,培养出本土的艺术流派;“特”是要基于盆景创造源于自然又升华于人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创的特色;“产”是要建设以盆景实体经济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倡导“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的盆景产业发展模式,打通盆景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促进盆景流通消费。发挥盆景文化引领作用,努力将盆景产业做实、做专、做强。


  我们所到的如皋市委、市政府,以盆景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向高端型的精品化、标准化、高效化、特色化转型;节会搭台,以花会友、以景引客,打造“如派”盆景金品牌;以电子商务营销,提升盆景购买转化率。如皋顾庄,花木盆景形成了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和旅游名片,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范例。《生态文明世界》期刊,专题报道了如皋盆景发展的典型事迹。


  三是要重视盆景人才培养技艺传承。要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盆景职业技能培训,制定等级评价标准,积极组织举办不同层次的盆景职业技能竞赛,不断提高盆景从业人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素养,做好传帮带,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盆景工匠和盆景艺术家。


  同时,我们要切记保护生态环境,遏制为了寻求盆景原料,而滥采乱伐、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培育和生产适宜制作盆景的植物品种,走出一条依靠科技创新的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盆景产业资源发展之路。


  四是要丰富盆景传播手段和宣传方式。要善于运用数字化手段、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和影视新闻纪实等多种形式,开展区域性、全国性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盆景文化宣传交流和科普活动;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盆景进校园、进社区、进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鼓励盆景艺术家走出去、引进来,讲好中国盆景故事,推动中华盆景生态文化走向世界。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匠心筑梦现代化,自然和谐百姓家”,我们要以工匠精神和大师品质,创造出更多优质盆景产品,培育出高质量、各具特色的盆景流派和产业集群,惠及百姓经济致富、生活宜居,惠及美丽中国城镇乡村;我们要传承创新中华盆景生态文化,不断丰富和服务好人民精神世界的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论坛背景


  4月26日,第十二届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在如皋举办。中国花卉协会会长、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江泽慧教授作主旨报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谭光明致辞,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会长刘红主持论坛,有关单位领导、特邀嘉宾和代表约190人参会。


  论坛由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中国花卉协会主办,国际竹藤组织、江苏省林业局、江苏省花木协会、如皋市人民政府支持,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如皋绿园有限公司协办,以“匠心筑梦现代化,自然和谐百姓家”为主题,共同探讨盆景艺术与生态文化的关系,挖掘和阐释中国盆景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探讨中国盆景文化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中的重要作用,凝聚传承创新发展力量,惠及千家万户,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匠心筑梦现代化 自然和谐百姓家——江泽慧在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报告


  中国花卉协会盆景分会会长施勇如、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阎景娟(陈亚博士代)、清华大学教授李树华、广东省园林学会盆景赏石专业委员会主任谢荣耀等4位特邀专家围绕论坛主题,分别以“我国盆景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盆景、山水画与园林造景中的生态美学”“盆景的疗愈康养功效”“中国盆景流派及岭南盆景与文化”为题,从不同维度对盆景产业、盆景文化和生态文化进行了阐释。


  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陈俊宏对论坛进行了点评和小结。他指出,各位专家的报告视角独特,涉及哲学理念、人文情怀、人与自然关系和人类未来生活高品质发展趋势,值得专业人员研究,也有利于非专业人士开阔思路;参会代表上午参观精品盆景,下午聆听盆景生态文化精彩报告,内容相互呼应,是本次论坛组织工作的最大特色和亮点;论坛的举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必将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成为生态文化的标志性活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8 - 2021 陈砦花卉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