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令多事之秋的种球贸易又出了新问题!
从3月份开始,国内的疫情管控迎来了拐点,国外疫情却开始蔓延,多国进入封国状态,荷兰的鲜花产业受到重创,其中,荷兰花卉产业的支柱业务种球出口遭遇多个国家的减单或退单,其中以百合种球的量最大。
美国、墨西哥、印度以及供应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的非洲、南美等鲜花生产国均无法正常履行订单,而市场逐渐恢复的中国成了荷兰种球商的救命稻草。
“现在全世界的过剩产能都甩到了中国,一些二、三线的荷兰种球公司大幅度降低种球的价格,大量向中国倾销。”一位种球贸易商抱怨道。
今年1月和2月来自荷兰的种球运输量相比往年同期是下降的,而从3月份开始,海运量猛然上升,其他国家无法正常提货的百合种球如海水一般涌入中国市场,甚至一些中国市场不需要的品种也被“大波轰”了过来。
随着货量的骤增,供大于求,国内市场种球的价格大幅度下跌,这完全扰乱了中国现有的种球贸易市场,正常履约的种球贸易商受到冲击。据一位种球贸易商反映,近期销售的‘西伯利亚’、‘索邦’、‘普拉芬多’等常规品种,60万元的货只卖出了40万元,严重亏损。
种球贸易是远期期货,通常是今年的货量和价格早在去年就已经预订好,到目前为止,国内十多家主营种球贸易的企业全年的订单量已经履行了一半。
但实际情况是,近几年,百合花价受其他花材品类增多、种植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波动十分大,今年又碰到了疫情, 2、3月份扔掉了很多花,种植户对于百合的种植热情本就下降,又看到百合种球一天一个价,众多种植户都不敢轻易订购。
所谓买涨不买跌,通常农户的心态是价格越上涨购买越凶猛,价格下跌了,一些种植户会等着价格更低的时候再订购,而一些成熟的种植户则担心货量增多,种植量增大,会影响花价。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还要从种球贸易开始说起。近几年,我们国家平均每年从荷兰、智利、新西兰等地进口约3.2亿颗百合种球,其中荷兰进口量占90%以上。
我国虽然是百合的原产地之一,国内一些科研院校也早已拥有培育新品种的能力,但是受制于土地政策、灭毒技术、繁育成本等因素,国产百合种球的繁育无法成功商业化,像早前的玉溪明珠、上海鲜花港做自主繁育,都因成本太高未见成效。
而荷兰的球根花卉产业已经发展了几百年,产业链十分成熟,中国进口过来的种球价格比自主繁育的价格还要低,从经济效益来说,从荷兰进口种球种植是经济最大化的体现。
国家相关规定,拥有种子进口资质的企业才可以进口种球,而种植户既没有种子进口资质也没有能力对接国外种球公司直接进口,能够跟国外种球商打交道,又能提供专业的种植技术和指导服务的种球贸易商随之诞生。
不同于其他种子、种苗,百合种球无论是贸易还是种植都是规模效益,产值较高。利润相比其他花材也比较稳定,最为直观的感受是,云南当地种植百合切花的农户,短短几年时间就脱了贫致了富。近几年虽然利润率下降,但是销售量较大,相比其他花材的效益还算可观。
多年的积累,养活了一大批种球贸易相关从业者,还铸就了几家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但是种球贸易行业十分不团结,至今没有行业协会,各自为政、勾心斗角、低价竞销是常态。
早些年,有龙头企业撑腰,还有一定国际贸易的话语权,在账期、货品质量、价格、品种等方面,中国种球贸易商还能向国外种球商提提要求。
2017年,三家龙头企业涉嫌“百合种球走私“一案案发,一些规模较小的种球贸易商失去了“主心骨”,更多的小型贸易公司进入进口种球行列,松散不团结现象更加突出。
这次的大量倾销也是因为某些投机取巧的贸易商看到一些蝇头小利,国外种球公司一降价就立刻接收,导致市场上种球库存增多,而守信履约的种球贸易商却受到影响,种植户不敢拿货,出货量减少,几乎每天都在亏损。
生与死的博弈
最终可能是花卉产业的重创,这是一场生与死的博弈!
前段时间,荷兰种球协会召集荷兰当地繁育种球的农户,告知疫情短期内不会结束,全球经济都会受到影响,呼吁农户减少种球的繁育量,可是几乎没有一家响应。
据了解,荷兰农户生产大部分都是用贷款的方式,如果不继续种植,就没有收入,还不上贷款,土地将会被银行收走。此外,荷兰农户很乐观,认为疫情早晚要过去,为什么要减产呢?
所以短期内种球的总供应量不会下降。如果继续增量,国内种球贸易公司持续亏损将会面临倒闭,这对整个百合种植产业将是一个重创。
种球贸易公司一旦倒闭,没有专业贸易商来服务,将会出现种植户没有百合种球可种的尴尬境地,百合的种植势必减少,在我国的种植优势将不再明显。与此同时,出口也会减少,没准未来,我们会从越南进口百合花,这是对整个花卉产业链的影响,且5-10年才有望恢复!
在面对生死存亡之际,国内上规模的种球贸易公司终于意识到团结的力量了。
近日,十多家种球贸易公司联名向荷兰种球出口商发文,提出降低订单价格、不装运有病毒的劣质种球、不增加订单表格以外的品种等要求,希望一起携手,共克时艰。
一个成熟的产业链,每个环节都能有钱赚才是良性的发展,如果百合种植是一个增量市场,增加进口量,扩大规模当然是利好,但是现在是个存量市场,百合种球贸易已经发展了30年,按照经济规律,现在是下坡期,扩大规模无疑要担负巨大风险。
截至发稿前,还未收到荷兰种球出口商的回应,但是听说已经引起了荷兰种球公司的讨论。对于该事件的进展,中花社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