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之后是寒露。它与白露节气的区别,是气温更低,露水更多,显得有些寒冷。七十二候中,寒露节气三候:初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花。唐代元稹《廿四节气诗》之《寒露九月节》诗,咏写此时景象道:“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寒露时节的花很多。首先,有零陵香,就是《山海经•西山经》说的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即今天云南、两广、湖南栽种的报春花科灵香草。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了它,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记载汉代零陵郡在今广西全州、湖南永州等地,是湘江发源地,盛产此草,因而得名零陵香。它在夏秋时开小黄花,或小红花(《山海经》因而记载有赤色花),可采来做很好的香料,置于书房可防虫蛀。
零陵香,秋来散香,深含秋怨。唐代刘禹锡《潇湘神》词之一写道:“湘水流,湘水流,九嶷云物至今愁。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露中秋。”零陵香草,隐含着大舜的娥皇女英二妃的古老传说。
宋代《政和经史证类本草》零陵香图
秋渐深,芙蓉花开。芙蓉花,花形较大,有单瓣,也有重瓣,有红、白色彩,雍容美艳。早在唐代,人们已加以青目,名臣李德裕《平泉山居草木记》记录有百叶木芙蓉。诗人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诗有名句:“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指的是湖南省遍植芙蓉,从此湖南别名即为芙蓉国。宋人赵忭《成都古今记》也载,五代时后蜀国主孟昶(孟后主)让人在成都栽芙蓉花,四十里如锦绣,成都因而获锦城之称号。
宋代李迪《红白芙蓉图》
芙蓉花多植绿水边。南宋范成大有《芙蓉》诗,赞叹芙蓉照水弄花影之美:“洞户掩秋深,画桥横晚静。袅袅芙蓉风,池光弄花影。怀我白鸥边,锦幛缭千顷。明湖拍岸平,红绿染天镜。”
芙蓉花为秋之态,秋之景,常用作插花。宏道《瓶史》便收录芙蓉可与木樨花相衬,又赞芙蓉明艳。明代陈洪绶即有芙蓉花与牵牛花、竹子插瓶《清供图》。
陈洪绶《清供图》
清代《燕寝怡情图》也画有芙蓉插瓶,翩翩如飞舞于秋风中。
《燕寝怡情图》芙蓉插瓶
寒露时菊花正盛。菊花,是栽培历史悠久的名花,早在《礼记•月令》篇中载:“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西京杂记》载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晋代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句。菊花成为象征长寿瑞祥、文士清高品格的花朵。经过千百年的发展,菊花有近万个品种,形、色千变万化,一年四季皆有,成为最常用的插花花材。
宋代《胆瓶花卉图》,是著名的菊花插瓶图,保存了早期插花对称而又灵动的格调。
宋代《胆瓶花卉图》
明代陈洪绶即画有《瓶菊图》,以古铜瓶插大朵菊花。
陈洪绶《瓶菊图》
秋季品茗,菊花必不可少。陈洪绶《赏菊图》,画文士与女郎在诵读诗文、以紫砂壶品茶,配一瓶菊花、竹叶。
陈洪绶《文士赏菊图》
秋季焚香,也少不了菊花。清代禹之鼎《王原祁艺菊图》绘画名家王原祁对菊赏玩,旁边桌上有香炉、香盒与铲瓶(箸瓶),还有一红釉瓶插数朵菊与百合,营造出优雅气氛。
清代禹之鼎《王原祁艺菊图》局部
清代吴友如的《巴山夜雨图》,绘友人对谈,也匹配瓶内菊花。
吴友如《巴山夜雨图》
清代任熊《姚大梅诗意图册》之《艺菊图》,更画出各种花器、各色菊花,属于文人们的雅趣。
清代任熊《姚大梅诗意图册》之《艺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