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市·花事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日期: 2021-10-19
浏览次数: 82

  中国传统插花这几年很热,它的理论研究也开始百花齐放。我非常关注业界的观点,同时也希望把我多年的实践和理论所得,与读者分享。仅为一家之言,意在抛砖引玉。


01.重艺轻技而非重技轻艺


  有一些研究者认为,中国插花在技艺方面研究很多,而在历史文化方面研究不够。


  其实我认为恰恰相反。从黄永川先生出版《中国插花史研究》开始,到现在围绕中国插花历史、文化的书籍,已经出了不少,但是关于中国插花技艺方面的书籍,却着实不多。目前出版的研究技艺的图书,大多是以作品集方式呈现。即便有关于插花造型的论述,基本上也就是讲述最基本的三才式(三主枝结构)的。


  那么,插花造型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它是怎么来的?又包含哪些技术?这些层面的深入剖析远远不够。事实上,插花技艺的研究,对于中国插花是不是能够真正传承后世,形成有理有据的规范教学,是第一重要的!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中国插花从容器插花诞生的东汉末年到今天,有将近2000年时间了。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面,中国插花从佛教插花发展到宫廷插花,又发展到世俗插花、文人插花,花型堪称复杂多变。


  如果我们今天仅仅用三主枝的结构去解释这些花型,会显得粗糙和不严谨。从技艺入手深入研究中国插花,势在必行。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02.中国插花的根基在长江流域


  研究中国插花,绕不开花材的搭配,它关系到一个作品的气质和风格。从历史到今天,我始终认为,中国插花的根据地是在江南,是在长江流域。

  宋朝之后,长江以南的传统汉文化艺术保留的是比较多的,这使得江南成为中国插花保留地。长江流域的植物和气候特征,与我们中国古典插花的气质也是最贴近的。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不得不说,中国古代插花使用的很多好材料,我们今天很难获得。比如说夏天、秋天常用的石竹科植物,冬春常用的万年青,以及雁来红、秋海棠等。


  这些中国插花的材料,我们今天要依赖盆栽,或者是插花老师在教学的小院儿里种一点儿。中国插花要发展,切花的供应需要努力跟上,当然这也要求插花人推动市场兴起。


03.中国插花容器的误区


  中国插花容器的研究,我觉得受到两个影响:一个是中国插花六大容器分类;另一个是日本花道。


  说到六大容器分类,我认为有两个偏颇,比如说碗花和缸花——缸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得比较晚,到明代才真正发展起来,而在唐宋并没有缸花。《花九锡》中虽然有“玉缸”的说法,但这个缸是泛指容器,并不是后世所说的“缸”这个具体器型。缸到了明清以后,它仅是一个储藏用的器物,比如在书房里插画轴,规格是比较低的,所以实际上中国插花很少用缸,它多用来养殖荷花和栽植组合盆栽。真正以缸来做容器插花,是到了近现代绘画作品中才出现的,而且也并不多。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五代 白衣观音像中的碗花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五代 贯休《罗汉图》中的碗花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传贯休另一幅《罗汉图》中的碗花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清 陈书《岁朝丽景》中的缸花是组合盆栽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清 恽毓善清供四条屏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清初 缂丝上的插花


  碗也有类似问题。碗虽然很古老,但是它的地位不算太高。作为一个日常生活使用的容器,在中国插花历史当中,碗的最高礼遇是在宗教插花中作为供花的容器,而且都是较低矮的插花造型。在宗教插花之外,我从未见过把碗当做一个很庄重的容器来使用,就更不要说插成高大的造型了。


  日本花道在长期的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专用花器,很多器型很好用,目前它们常常被直接用来创作中国插花,最为典型的就是盘。但它们与中国插花容器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


  日本茶花讲究“如花在野”,因而日本喜用高温陶器和古朴的粗瓷器插花,这与中国插花也有较大不同。虽然张谦德说“(花瓶)贵磁铜,贱金银,尚清雅也。”但这不是朴拙,而是精致清雅。当然我们并不是反对使用朴拙的花器,而是应该去研究传统中国插花的花器应该是什么样的。


04.是不是所有中国插花都应该做到“起把宜紧”?


  中国插花一开始是描绘景物的,所以会使用盆、盘这些开口儿很大的容器,就像土地一样呈现一个大的平面,插花的造型大多为散点式,这与我们中国山水画多是散点式布局的道理一样。


  但是今天我看很多人插盘花时,造型做得像一个花束插在剑山上,而且剑山完全露在外面,花材跟容器并没有结合的部分,这并不符合中国古典插花的理念——植物是大地上蓬勃生长的生命,跟大地是一个和谐相融的关系,怎么可能花儿与容器完全脱离呢?当我问插作者时,他们说这就是中国插花的“起把宜紧”。


  我觉得应该思考,“起把宜紧”是沈复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恐怕很多人并没有通篇去读这些历史著作。用阔口的盘、盆等容器所插的中国插花,还有多种花材所插的瓶花、写景式插花,是不是应该遵循“起把宜紧”?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中国插花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关系到它未来的发展。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采薇专栏】我对中国插花四个重要话题的看法


  今天谈到的这些观点,仅是我个人在研究中的思考。我还是要强调,中国插花研究需要科学的精神,不能把前人的话当成不可违抗的“圣旨”。任何一个研究者都不可能百分百的正确,真正对插花前辈的尊重,应该是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把问题研究得更清楚、更透彻、更准确,甚至修正他们理论中的疏漏和偏差,这才是最大的尊敬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8 - 2021 陈砦花卉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