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专栏】业界送她“谢篮”美誉,她的篮花插花究竟有何魅力?
日期:
2021-08-03
浏览次数:
98
中国传统插花包括六大花器,这其中专研篮花的老师并不多。因为篮花的提梁犹如古典园林中的框景,插好了,让作品更添画意;插不好,有节外生枝之嫌。
中国插花花艺大师谢晓荣,却独树一帜专爱篮花。她插的篮花插花功力深厚、不同凡响,因此被业界送上“谢篮”的美誉。 早在1987年,谢晓荣就跟随北京林业大学的王莲英老师学习插花。在那之前,她作为林业局的员工,只是简单接触过饭店商业插花。
“那时,我真正的爱好是绘画和摄影。”谢晓荣坦率地说,但是当她第一次看到涉外饭店中的餐厅插花时,内心触动极大:原来花还可以插成这样啊! 谢晓荣的眼界变开阔了,知道了花草是可以设计成艺术品的。 跟随王莲英学习插花后,她依然会在镜头中去发现花的美。“我在摄影中算是以花喻人吧,会把花的每个表情都当成人的表情去拍,觉得很生动。”她敏锐地捕捉到,在插花中,每朵花也都有生动的表情,绝对不是呆板的。
谢晓荣也是最早接触到日本池坊花道的中国学员之一。她发现,池坊花道的老师插花非常有章法、非常规范。“他们从拿到花就开始歌颂它,然后把它清理得非常干净,再按照流派的章法,一丝不苟地插制在容器中。”她说,他们插花的细腻程度令自己特别惊诧。 1992年,谢晓荣第一次代表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赴广州参加全国插花大赛,从三十多个省市区的2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
一方面,谢晓荣多才多艺,热爱摄影、绘画和舞蹈。“多年来对绘画的研习为我的插花事业奠定了基础,绘画中的造型、色彩、比例关系等,与插花中的概念如出一辙,所以我在插花技法上领悟得比较快;再加上自己学习过舞蹈,将舞蹈中的形体动作展现在花材的线条中,会让作品更加自然生动。”谢晓荣说。
另一方面,她愿意博采众长,不管是台湾中华花艺,还是西式花艺,她都广泛涉猎。
在谢晓荣热爱的传统插花中,她插的最多的是篮花、瓶花和盘花,篮花尤其让她情有独钟。“篮的外形让我喜欢,我觉得它在编织工艺上非常有特色,而且它比较轻盈,做插花展览时拿起来就走,不费力。”谢晓荣说。
慢慢地,谢晓荣在篮花上插出了名气,身边的朋友开玩笑叫她“谢篮”,这个美称也在业界流传开来。 谢晓荣总结“篮”的特点:轻盈,便于携带,编织工艺优美。弧线与直线提梁形成了不同样式的框景,为插花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如园林造景中将造型完美的松竹梅等佳景收入“圆窗”中,美不胜收。
1.不适合在中心点位置插直立形构图,容易使比较直立的花材与提梁形成十字交叉,不美观。
2.不适合使用虬劲粗壮的枝材插入篮体,会与轻盈的篮器形成过于强烈的反差。
3.花材最好不要将提梁的空间插满,留出三分之一左右的空间最佳,绘画上叫做留白。留白能使焦点花突出,让画面更有层次感,也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所谓“画留三分白,生气随之发。” 在上图作品《金秋稻菽展红颜》中,花篮的提梁比较特殊, 相对低矮,于是谢晓荣用弧线形的穂尾苋重新构造一个框景,花篮整体空间得到了提升,突出了中国传统插花线条美的特点。在色彩上以暖色调为主,呈现金秋丰收秀美的景观。基部插口留出了一定的空间,保持器口的通透、清洁。
谢晓荣说,自己一开始插篮花,也是比较拘谨,不敢放开,现在却大胆和舒展多了。花篮中的留白,其实和绘画中的构图异曲同工,了解了构图,就会在插花的时候有丰富的想象力。“现在我看到什么植物,就把它当成绘画中要表现的线条,插出来的花就非常有魅力了。” 谢晓荣平时爱看诗词和国画,前者赋予了花材丰富的情感,而国画家往往在画花之前,已经在脑子里把花材都“修剪”好了,这是插花者特别需要从中学习的。 比如谢晓荣喜欢兰花,因为兰花线条柔美,而郑板桥画的兰花对她的触动最大。“他把兰花最好的姿态都表现在画中了,我吸取了他不少造型的特点,也非常喜欢他赋予兰花的性格和情感。” “谢篮”的美誉,是赞美也是压力,在谢晓荣看来,传统插花学无止境,如今她依然在兢兢业业的学习中,不敢有丝毫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