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生植物稳定的特性,是低维护和长效花园的选择之一,沙生植物大多耐旱,对水分的需求较低,大大降低了养护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同时也减少了频繁修剪、施肥等养护工作,降低了人力和物力成本。它们往往造型奇特,拥有雕塑一般的魅力姿态,因而,沙生植物景观日益受到欢迎。

沙生植物类型
沙生类植物是指原生于沙漠干旱和贫瘠的高地岩石种的植物类别,仙人掌是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一类,这个类别的植物还包含了景天科、大戟科、百合科、龙舌兰科、夹竹桃科、番杏科、葫芦科的许多品种,根据其在原产地的生长期,大体可以分为春秋生长型、夏季生长型、冬季生长型三类,在应用此类植物进行造形时,了解他们不同生长型是非常重要的。

①春秋生长型,在气温10-20℃环境中生长发育,低温期和高温期都处于休眠状态;
②夏季生长型,在气温20℃以上的环境中生长发育,它们喜好高温,但要避免环境的过度湿润;
③冬季生长型,在气温5-20℃的环境中能够良好发育的类型。
大部分的沙生植物都无法承受寒冷和霜降的打击,所以,在冬季到来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保护。同时,国内这类植物的市场化养殖基地多是在福建漳州的温室大棚内,在进行移栽时尽量选在春夏和秋季进行移栽,保证进入寒冬之前,可以有较长的生长时间,避免在冬季移栽之后马上进入低温环境,从而对植物产生伤害。
目前,沙生类植物市化品种约有400多种,形态高度各异,每一个品种都极具特色。总的来说可以将它们分为树状、柱状、球状、掌状、花朵状(龙舌兰类)等。
常用沙生景观植物品种





沙生植物景观营造
沙生类植物种植前,对土壤的透气和排水性进行改良是必要的工作。
①基底需要做好排水层的处理,面积较小或施工预算较高的项目底层增加排水板,让底层的水都排掉,让积水和植物基质做好隔离,排水板上用土工布做好隔离;或用河沙垫层,替代排水板增加排水性。
②混沙种植土,种植土来保证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混合沙土保证土壤的透气排水性,保证植物不闷根、烂根;亦可种植土中混入大颗粒土,如赤玉土、火山岩等。土壤核心要求:极度疏松、透气、排水迅速。必须能在浇水后几秒钟内快速渗透,不能积水。

③摆放石头,堆积地形,摆放植物(可根据需求不脱盆摆放);

高:先用多头或有造型的柱状把整体结构撑起来
中:再用快状丛生的掌类填充较大缝隙
低:最后再用球状或龙舌兰类丰富底部细节
注意⚠️多刺类植物用与道路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人群接触备刺伤。

@植觉
④铺设覆盖物,火山岩(红色、黑色)、砾石(柏坡凰、黄锈石、麦饭石)、树皮等。

红色火山岩@享受植物俱乐部

黑色火山岩@完治

黄色砾石

黑色砾石@见境空间

树皮
沙生景观应用场景在搭配方式上,可全部采用本类植物的组合,但此类植物从视觉上的“攻击”性较强,时间久了难免会有单调之感,可以尝试与质感柔和耐干旱的植物如迷迭香、芙蓉菊及各类观赏草组合,形成更加丰富的变化和层次。

芙蓉菊、迷迭香与沙生植物

芙蓉菊与沙生景观

观赏草与沙生景观
@己予自然工作室

自然花境与沙生植物
@己予自然工作室
只要能够进行分别的养护管理,亦可与棕榈科植物、热带阔叶植物等等进行组合,形成丰富的热带风貌景观,在景观效果上呈现出一种美妙的对比。
沙生植物的独特形态在装置艺术中也展露头角,拥有植物的生命力,又有着艺术品一样的雕塑感,在艺术家手中妙笔生花。

作品中除了建筑般的高大芦荟、团块状的灌木丛与赭黄色巨石共同构成生境宏观样貌,岩块碎石间生长的青锁龙属、肉锥属、十二卷属植物又如珠玉镶嵌在地表,在不同季节次第开花,令观者可以由远及近地获得从宏观到微观多种层次的观看体验。小红书@黄硕 HUANG SHUO
养护管理
①浇水管理:沙生植物对水分需求较少,要控制浇水量和频率,遵循“干透浇透”的原则,即等到土壤完全干燥后再进行浇水,浇水时要浇透,但不要积水。
生长季(春、秋):土完全干透后,再等几天(小型多肉可等1周左右,大型仙人掌、龙舌兰等可2周甚至更久),彻底浇透后,确保下次浇水前土壤再次完全干透。
夏季:大部分处于生长或半休眠状态。高温时浇水需谨慎,选择傍晚凉爽时进行,同样遵循干透浇透原则。夏季通风极其重要,避免高温高湿导致根部腐烂。
冬季休眠期:严格控水甚至断水。大部分沙生植物在低温(通常低于15℃)下生长停止或休眠,此时需水量极少,1-2个月甚至整个冬天不浇水是常见的(具体看植物种类和大小)保持土壤完全干燥是安全越冬的关键。只在发现植株极度皱缩的时候,选择相对温暖的晴天中午,沿边少量给水。
浇水方式:直接浇灌土壤,避免水积聚在植株的凹槽(如仙人球顶部的生长点、某些多肉的叶心)或叶片上,否则极易引起腐烂。
水质:自来水放置几天后除氯气后使用即可,避免长期使用含盐量过高的水。
②施肥管理:适当施肥可以促进沙生植物生长和开花,选择适宜沙生植物的肥料,在生长季节每月施肥一次吧,施肥量不宜过多。
③病虫害方式:常见沙生植物病虫害有蚧壳虫、红蜘蛛、黑腐病等,可以用湿布擦拭叶片去除蚧壳虫,使用杀虫剂或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等。
ps.本文部分图片截取网络,已经部分标识,或图面留有水印,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版权归拍摄者,仅供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