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
/
09
/
18
传统插花讲究诗情画意,古典诗词的优美和深邃,往往给传统插花带来意境美。 如何将诗词的美融入插花中?如何让插花体现诗词中隽永的韵味?这是一个新的课题,也吸引了很多插花者醉心研究。 “历代文人以诗写景抒情,以花入诗达意。诗词中的花木描写,是最好的插花灵感。”觉简花塾创始人觉简说。他通过深入分析,将诗词与插花的融合分为写形、写景、写意三种类型。 写形是指插花借鉴描写花草的形态以及特质的诗句。如:《诗经·国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林逋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写景是指插花借鉴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景色描写诗句。如宋·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唐·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甫《草堂即事》:“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雾里江船渡,风前径竹斜。” 写意指插花借鉴诗人托物言志,借花抒情的诗句。如陈毅《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宋·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以上三种类型或独立或交融,为插花的创作增添了更多诗情画意。 以诗入花,以诗显花,诗词与插花的融合既要尊重自然,更要有象外之意。创作中可以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所提出的“文人画”理论作为基础,以“诗画本一律”的绘画主张与“常形常理”的绘画理论作为指引,从而实现“形神兼备”的诗词与插花作品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