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市·花事
发布时间: 2022 / 09 / 09
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一起被定为中国四大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大、最亮的,此时酷暑已过,秋风送爽,丹桂香飘,露生凉意,正是人间好时节。以上为禅花门作品   “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表达了人们中秋佳节思念远方亲人,祈愿良辰美景常相伴的美好情感。   秋季植物丰富,硕果累累,可食用的石榴、葡萄、柿子、无花果,不仅观果,其枝条与桂花枝、山归来、火棘、麻叶绣线菊等,都是插花的极好材料。   秋季的野菊浓艳,与大小丽花、桂花、芦花等一起盛装摇曳。自然界植物在这个季节有的已开始衰败,枝叶枯黄,这是生命轮回的自然现象。枯荣共存,更加丰富了插花的用材和内涵。以上为刘若瓦作品以上为艺花道作品   中秋节插花,在易花道创始人万宏看来,可有三个主题表现。第一个主题突出“节”,注重节日的吉利、热闹、华丽。用鸡冠花、柿子等插花,意在讨个好彩头。《大吉之家》《芭蕉微雨雁来红》《金菊伴秋实》   第二个主题是反映中秋的季节感,一般是具有文人味儿的作品,带有一点萧瑟之美,颜色比较浅淡,表现秋凉意境,比如秋染重山的写景式插花等。《秋色染重山》《草原之秋》《荻花秋瑟》《清秋意》《秋溪独钓》《书香》   第三个主题就是秋收,用中秋时节的果实类枝条来插花。《秋色浓时风送爽》《霞映秋柿红》以上为易花道作品   在中华花艺教授李丽淑看来,花朝月夕是一年中最美好的两天,花朝为农历的二月十五,称中春;月夕为农历的八月十五,谓中秋。它们是花好月圆、良辰美景的代表,而古谚云“秋日更胜春朝”。此时插花祭月,厅堂瓶供,文人书房借花遣...
发布时间: 2022 / 08 / 23
截至8月22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33天发布高温预警,其中12日至21日已经连续11天发布了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好消息是,随着节气更替、处暑来临,24日起,南方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将逐步缓和。   处暑意为“出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三伏已近尾声,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是高温天气“三暑”之“末暑”,气温不会再异峰突起,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处暑节气后雷暴活动不及炎夏活跃,各地的暴雨总趋势减弱。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早秋曲江感怀》中写到: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花历》中写到:七月葵倾赤,玉簪搔头,紫薇浸月,木槿朝容,蓼花红,菱花乃实。   处暑时节,可用的插花素材有属于高山植物的虎杖,立秋时开花多,初开红中带白,后渐红,最大缺点是易掉,而且容易干掉,不过像这样的块状花材实在也不多。桉树,果实甚多而重,枝干也较直,若要取斜枝,则应找旁枝即分叉的枝,花期蛮长。此外,山柿子也在立秋处暑之时出现,其叶子在插花时大多去掉,只留下绿绿的一颗颗果实,但往往果实太多,无法定枝,得稍加注意。最有特色的花材应是金花石蒜,其色以金黄为正宗,花型如萱草,其最大不同是石蒜花聚在上段成簇,萱草的花有高低层次。以上为王国忠作品   处暑时节插作茶席花,可依据《花月令》记载选择花材:桐报秋,木槿荣,紫薇映月,蓼红,菱实,鸡冠报晓。   蓼花品种很多,多生长在水边。《诗经·郑风》有云:“隰有游龙。”这里的“游龙”指的就是“蓼”,“蓼”又叫水荭花,宋·梅尭臣《水荭》写到:“灼灼有芳艳,本生江汉边。临风轻笑久,隔...
发布时间: 2022 / 08 / 19
东方插花的创作,枝条的魅力是永恒的,线条是作品的生命线。   天下没有两枝相同的木本枝条,初学者很难把控,经常会看着枝条无从下手。修剪枝条是学东方插花的必修课。在东方自然风的课堂上,笔者总是化繁为简,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总结枝条修剪的技巧。   东方插花注重季节感,每一个插花都要对应四季的景色,今天笔者就先讲讲关于春赏芽、夏赏叶、秋赏色、冬赏枝的四季枝条修剪法则。探枝——春赏芽   春天,我们经常会看到,一堆杂乱无章的灌木里抽出一根嫩枝条,或者一棵大树的根部突然冒出一个新芽,长得很长。这个枝条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它的特点是大部分地方没有长叶,只有梢部会出现几片小叶子还在不停地生长,这个枝条我们称之为探枝,也叫探春枝。   探春枝比较适合春天插作,它让我们看到一种希望,带有一种生机勃发的感觉。   探春枝在春天很常见,比如一丛蔷薇或者月季中,经常会从里面横出一根枝条,比较稚嫩,没有太多力量,随着枝条伸展出去,多半会形成一条优美的弧线。用这样的枝条来插春天的作品,就叫作“春赏芽”。再配上一些春天的花材,比如樱花、鸢尾叶等,枝条的弧线跟春天开粉色花的花卉相搭配,春的气息一下就出来了!   修剪时,注意要选带有弧线,没有叶子或叶子很少,只在顶梢有那么一点点小芽的枝条,而且芽与叶不能超过指甲盖大小。飘枝——夏赏叶   表现夏天的作品,我们会尽量选择飘枝。飘枝,一般是指长得比较成熟,经历过风雨,有风中摇摆的姿态,带给人飘逸感的枝条。   飘枝有一个特点,在它上方的1/3处会长出叶片,然后向叶梢的位置渐变,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扁平面。把它用在插花中,常会带给人风吹草动、绿树成荫的感觉。   飘枝一般选一年生的枝条,它不...
发布时间: 2022 / 07 / 31
中国插花的概念被重新提出已经30多年了,中国传统插花进入非遗名单也迈入第15年。近10年来,中国插花的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但随之而来的理论混乱和矛盾之处,也开始显现。        这与“拿来主义”有关。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插花可以说是在废墟上重建的,当时中国插花花艺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这种情况下,美式花艺体系、荷兰花艺体系被率先引入国内,日本池坊花道等也很快进入中国市场。台湾中华花艺凭借早于祖国大陆起步的优势,在祖国大陆花艺教育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现在通行的中国插花技术标准、花型分类体系,基本都是从日本花道或中华花艺中借鉴的,甚至也有些理论概念和造型源于西方花艺体系。借助于这些“拿来主义”体系,中国插花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但“嫁接”的理论体系,难免会“水土不服”,这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理论的矛盾和混乱之处,进行大胆质疑和认真探讨。         问题一:对称式、图案化插花,怎样融入中国插花的理论体系?  熟悉中国插花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容器插花出现之初,以宗教插花形式为主,对称式、图案化是那一时期的主要形式。它与我们今天倡导的以师法自然为宗旨、三主枝不对称的插花形式,有着极大的不同,反而更接近欧洲古典插花。  那么从对称式、图案化的古典宗教插花形式,到三主枝不对称的中国特色传统插花,这一插花形式的巨大转变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是怎样发生和演变的?为什么会发生?这几个问题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中国插花的美学价值、美学标准和艺术特色。如果不把这几个问题说清楚,中国插花有相当长一段历史是无法解释的,传承是不完整的。 ...
发布时间: 2022 / 07 / 19
编者荐语: 该文中提到的知识点与实践技法,已在2021中国传统插花蔡仲娟(上海)高级研修班中教授。 艺术贵在创新。中国插花花艺在坚守民族血脉的原则下,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近年不断出现很多新手法,给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西方花艺近30年有突破性发展   40年前,1982年,我参加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花展和前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国际花展时,所见西方花艺展品,基本上是传统的大堆头插花。   33年前,1989年,我在日本东京参观第七届世界杯花艺大赛时,西方各国参赛作品或受东方插花影响,线条构图较多;或运用一些比较传统的道具创作作品,并未见到现时流行的各种工艺手法。▲1.1982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花展2. 1983年,南斯拉夫国际花展3. 1989年,第七届世界杯花艺大赛荷兰选手餐桌花4. 1989年,第七届世界杯花艺大赛法国选手餐桌花5. 1989年,第七届世界杯花艺大赛英国选手自由命题作品   从20世纪90年代起,西方花艺陆续出现了架构、串连、缠绕、捆绑、粘贴、编织、包卷、重叠、群聚、堆积、阶梯等新手法,强化装饰效果。这些新手法并非同时同地骤然而生,而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陆续出现,并由简到繁,由单体到系列,逐步成熟,随后在西方乃至全球流行。这些新手法的出现,为西方花艺的创新发展起到了里程碑作用。   西方花艺崇尚人工美,这些新手法使用大量人工,符合他们的审美情趣。   我国插花花艺活动在改革开放后风生水起、蓬勃发展,特别是近10年,进入了新的黄金时期。   盛世兴插花。在插花花艺活动大发展的形势下,广大插花花艺师对中国传统插花,遵循继承发展的理念,创作作品求新求变,出现了很多新的手法,无疑将对中国插花花艺水准的提升和发展起到...
发布时间: 2022 / 07 / 16
她,早在30多年前台湾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成立之时入会,得董事长黄永川教授亲授插花;多年来,编辑台湾著名的《花艺家》杂志,策划参与诸多重要花艺交流活动。  她将万经之首《易经》的奥义,与插花研修完美融合,课程在海峡两岸反响热烈。  她就是台湾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成立30多年来首个获得“特殊贡献奖”殊荣、在海峡两岸花艺界颇有声望的基金会前执行长黄燕雀。中国插花,胜在气韵与内涵  “有机会学习属于自己民族文化的插花艺术,真要感谢‘中华妇女兰艺社’。”黄燕雀说。  1982年,日本花道家元来台湾表演,一句“日本插花来自中国”,引起了兰艺社成员的震惊——如此美好而受世界重视的插花艺术来自中国,很多人却不知道。于是,她们从台湾故宫博物院开始寻根。  与此同时,在台湾历史博物馆任研究员的黄永川教授,早在研究中国美术史时,就发现了中国各个朝代“插花”的形色、气韵与文化内涵之精妙。兰艺社与黄永川两股力量结合,促成了1984年首次“插花大展”的轰动。 黄燕雀作品 《凤立鸾飞》黄燕雀作品 《线之起伏》黄燕雀作品 《任运成象》  这次大展,因为插花作品贴近传统文化生活,且与当时台湾流行的日本插花迥然不同,吸引了不断涌入的参观人潮。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黄燕雀有了强烈的学习插花的愿望。1986年,黄永川教授正式成立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黄燕雀第一批加入。  “记得黄教授在示范教学时,取睡莲在盘中插作‘心象写景花’,手法看似出于无意,却好像有天机落于花剪上,让人感受到睡莲生命整体的精神妙韵,平淡中体会到‘绚烂之极’的圆融。随后我依样画葫芦,但是作品呆滯不灵动,更不用提境界了。”黄燕雀颇为感慨地回忆起插花之初的深刻体验。黄燕雀作品 《厚德安居》黄燕雀作品 《十二辟卦一月临插花》  插花是一种文化生活,而不是附庸风雅。“植物...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8 - 2021 陈砦花卉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