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市·花事
发布时间: 2025 / 11 / 10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意渐深,荷塘中的荷花荷叶,早已失去了盛夏的光彩。荷叶有的蜷曲着边缘,有的破了洞,还有的枯成了黄褐色。然而枯荷在“不完美”中,却另有一种生命的诗意。 《苔上莲华》 秋深浸塘,旧荷卸芳。瓣卷如残笺叠墨,茎斜似倦客倚波。最喜齐白石笔下的残荷:一笔枯槁凝风骨,半幅丰盈载秋光。 《寂谧生声》 以上为北京中华花艺特约教室杨岚作品 秋风中摇曳的残荷,以另一种姿态在诉说着生命的故事:它不是萧条,不是残败,也不是伤感,是经历风雨之后的顽强和坚韧,是经历风霜后的从容自洽。 以上为北京沁馨莲中华花艺特约教室杨玲作品 深秋的清晨薄雾如纱,济南大明湖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湖中残荷疏落有致,在晨雾中勾勒出冬的序曲。“四面荷花三面柳”的盛景虽已不再,却别有一番韵味:柳枝轻抚湖面,漾起圈圈涟漪;喷白的文竹象征白雾笼罩,残荷挺立水中,守望最后的秋光。薄雾流转其间,为这幅画面添上几分诗意与朦胧。 《明湖秋韵》 以上为花九羲中华花艺济南特约教室李胜芳作品 枯荷数茎,或曲或直,清逸静美,虽无繁花之艳,亦可闻秋声入耳。 《占景花·秋声》 细枝斜逸,如书家之笔,随意挥洒;长叶轻扬,若舞者之袖,曼妙生姿。残荷者,不浓不淡,任意天真,方有画外之意,其韵无穷。 《占景花·风裳》 以上为袁氏瓶花非遗传承人李峙毅作品 观察荷叶从鲜活到干枯,其颜色姿态的变化,会获得很多灵感。而它完全干枯时呈现的雕塑感,是很有力量的。 以上为看花教室Ada作品 粉荷绽放,新叶田田,莲蓬待熟,旧叶萎凋,这些姿态共生一器。每一种姿态的沉淀,都是时光的温柔注脚。 《与时舒卷》 《风荷举》 以上为安苒看花教室余然华作品 枯荷在光影中尽显风骨,繁华落尽的风姿尤在,凋零与新生的...
发布时间: 2025 / 10 / 29
寒露三侯菊有黄华 正值寒露三侯,就想应个景,跟大家聊聊菊--这个深秋的精灵。回忆一下脑海里的常见的菊科图谱:金鸡菊、矢车菊、金光菊、紫菀、茼蒿菊、大丽菊、乒乓菊、瓜叶菊、金盏菊、雏菊、波斯菊、翠菊、万寿菊、硫华菊……几近崩溃,菊科品种实在太多了……春天的牡丹,秋天的菊,这两大植物家族,在四季的两端绽放着不一样的花朵,却带给人类类似的美好感受。春日里写过牡丹,链接在此:独占春日——花王牡丹。 菊,以及菊文化,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有重要的地位。赏菊一直是中国从民间到宫廷长期流传的习惯,尤其是重阳节至今还有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 提到菊,我们会脱口而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人们赋予菊恬淡的君子之风,说她是君子正直不屈的象征。 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将菊花的高雅纯洁流传千古。 另外菊还有着“花中隐客”的美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从古至今都被那些不趋世俗、节操高尚的志士仁人、迁客骚人所钟爱。 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是“花十二客”中的“寿客”。南宋 朱绍宗《菊丛飞蝶图》(局部) 诗人喜欢菊花,说她是“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的确在深秋季节,只有菊花傲然独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赞它“无艳无妖别有香”,声明“栽多不为待重阳”,“却是真心爱澹黄”。东坡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不禁让人由菊花的品格联想到老人坎坷的人生、桀骜不逊的风骨。明 徐渭《菊竹图》 画家也喜欢菊花,兰、菊、水仙、菖蒲,被人们并称花草四雅。菊优美的身姿,清雅脱俗的气质,是花鸟画家钟爱的题材,画中的菊千姿百态,有山石菊花、折枝菊花、菊花盆景... ... 当然对于插花创作,最有指导意义的还是我们熟悉的几幅《瓶菊图》以及《花篮图》:清 虚谷《瓶菊图》明 陈洪绶《...
发布时间: 2025 / 10 / 17
我国一直以来有个别称就是“瓷器之国”,就连“china”这个词翻译过来也是“陶瓷”的意思,陶瓷在我们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化,可以称之为中国的国粹,它饱含着中国浓厚的历史韵味与传统手作精神。 青花瓷作为花器已有千年历史,在中国古代,青色被认为是一种高贵、典雅的颜色,青花瓷的出现迎合了古人们高贵、典雅的审美需求。 《瓶花谱》中说:“贵磁铜,贱金银,尚清雅也。“意思是:在花瓶的材质上,崇尚瓷器、铜器而鄙薄金器、银器,这是因为前者更显清雅。 浑身散发着幽静雅致魅力的青花瓷,就是中国插花中必不可少的器皿之一。青色花纹与白色陶胎完美协调,给人以优美,典雅之感。 从唐青花的萌芽,到元青花的浓艳,再到明代青花的多姿多彩,清代青花的精益求精,一直延续到现代艺术青花瓷器的意味悠长,体现出青花瓷的独特魅力和长盛不衰的文化艺术气质。 插花的盛行必然离不开对花器的考究,而青花瓷上面的花纹也凝聚了中华传统的审美情感,体现出中华民族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祈愿,在整个青花纹饰的演变过程中,融入了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特征。 一直以来,瓷器与花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是以瓷为花之器皿,还是以花为瓷之纹饰,都体现了古人对于花的认知和偏好,以及寄托的情感。当我们在赞美古代匠人高超技艺的同时,应当将它们继续传承和发扬,使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
发布时间: 2025 / 10 / 10
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秋意渐浓,菊花绽放。 赏菊,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文化仪式。从魏晋文人的簪菊雅趣,到如今家庭团聚时的共赏菊花花海,菊花在千年岁月中,尽显秋日诗意。 每一朵菊花,都是秋日里的一抹亮色,名师创作菊花插花时,能通过巧妙搭配,增其观赏价值。正所谓:“花好在颜色,颜色人可效;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 高级插花花艺师张莹携颐和园宫廷插花非遗传承团队选用菊花、海棠果、南蛇藤等花材,辅以玉壶春瓶等传统瓶器,表现秋阳下菊花舒展花瓣的蓬勃生命之感。 作品名:《金蕊泛流霞》 主题:使用海棠果、菊、绣线菊等花材,菊花金黄色的花蕊在霞光的映衬下,仿佛流动着五彩斑斓的光芒。 作品名:《祥凤献瑞》 主题:南蛇藤、柿子、菊、山茶等花材,与凤纹青花四方瓶融为一体,凤凰是百鸟之王,象征着祥瑞。 作品名:《秋菊有佳色》 主题:菊花在秋天风姿绰约,迎风怒放,色彩绚丽。采摘沾着露水的菊花插入盘中,逍遥闲事,自得其乐。 作品名:《菊筠清芬》 主题:人淡如菊,心素如简,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作品名:《菊韵涵香》 主题:俗语说“龙枣一立,状元及第”,龙枣枝条自然弯曲宛若游龙,配以雅致高洁的菊花,尽显芬芳凝婉露,且寓意吉祥。 中国插花花艺大师谢晓荣使用菊花、天目琼花、玫瑰果等花材,突出秋日金黄色的温暖感。 作品名:《数树深红出浅黄》 主题:随着季节的变化,秋天有很多树由绿变黄,黄菊花在万花中更加凸显。 作品名:《秋菊颂》 主题:秋风乍起松枝响,寒露初降菊花香。菊花在环境寒冷的季节,仍然挺拔绽放。 作品名:《京城秋来风景怡》 主题:秋风吹红了绿叶,北京秋色美,北京秋意浓。 作品名:《黄花不负秋》 主题:惟有黄花不负秋...
发布时间: 2025 / 09 / 16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它宣告酷暑已成过往。有人说,白露与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最美的两个节气。白露之时,芦花白、菊花黄、石榴红、荷叶倾,大自然处处彰显静美中的丰盈。 《白露暖秋色》 《清风二窗白,白露一庭松》 《清风红碧树,白露紫黄花》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白露时节的花草,搭配传统中式插花的摆件,意境深邃丰富,让人心静而欢喜。 《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香》 《阶下败兰犹有气》 《足踏黄芦草,衰荷半倾倒》 以上为禅花门作品 天气渐凉,寒生露凝。唐代诗人白居易以“白露”入诗,觉简花塾师生则以其诗句为灵感,创作了这组白露诗意插花。 “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松树》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白居易《衰荷》 “风池明月水,衰莲白露房。” ——白居易《新秋》 “清风两窗竹,白露一庭松。” ——白居易《秋斋》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手攀青枫树,足踏黄芦草。”——白居易《南湖晚秋》 以上为觉简花塾作品 白露时节,江南地区的时令花草有紫薇、鸡冠花、石蒜、菊花、大丽花等。吴韵插花以“细、柔、素、和”的插花理念,将这些花草的生长姿态,以及从夏到秋的色彩演变,充分表现。 《木心涵清》《垂露涵秋》 《向晚秋华》 《瑞榴呈祥》《秋盈一篮》 以上为吴韵插花创始人刘若瓦作品 绵叶珊瑚果一枝独秀,点亮白露节气,赭红叶片伴着绿色小果带来秋意。以古典篮为器盛装,别具秋意。商陆点点串串可爱宜人,蝴蝶兰是经年广受喜爱的花儿。 《太平清露》 清秋适宜静思,生活的步调也宜放慢。以造型花为创作基础,大叶南蛇藤是花艺家秋天最美的飨宴。竹编圆球为作品增添趣味,把握秋天美好时光,海芋玫瑰相互辉映,迎秋光绽放。 《喜迎秋光》 以上为元亨花道作品 ...
发布时间: 2025 / 08 / 26
七夕情人节即将来临,浪漫氛围弥漫,送花更是不可或缺。一束花的仪式感,是七夕给爱情的温柔注脚。      分享几款热门花束,总有一款能打动她的心,让这个七夕更加难忘。      冰淇淋花束      将鲜花与冰淇淋造型巧妙结合,既浪漫又充满趣味。此花束不仅颜值在线,还能营造出甜蜜的氛围感,绝对是送女朋友的首选。无论是温馨的粉色系,还是清新的蓝绿色调,都能让她感受到你的用心。         多巴胺花束     风格清新自然、追求植物本身的自然美,一束花其实就是一个构成的小世界,看似简单的多巴胺花束,留白的要求丝毫不逊色其他花束。         玫瑰花束     玫瑰傲娇冷艳,大胆而热烈,自由又尊贵。爱有千万种表达,而送她玫瑰是最浪漫的一种!   星河滚烫,不如你手中花束的温度。用花艺写一封情书,让七夕的风都带着甜。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8 - 2021 陈砦花卉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