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市·花事
发布时间: 2025 / 04 / 10
易花道的六大形式       中国插花“易花道”的创立者们,用二十余年的时间,对中国插花的历史遗存进行挖掘、整理、归纳,并借鉴和汲取了日本插花中保留的中国传统插花的内容,在阴阳学说理论基础之上,建立起“易花道”完整的理论体系。       按照历史上中国插花的形式的演变,“易花道”将中国插花的基本形式, 规范为团花式、写景式、一元式、三才式、十全式、两仪式等六大形式。这六大形式,纵向涵盖了自中国容器插花早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到装饰风格和自然风格并驾齐驱走向熟期的唐宋,再到文人插花独领风骚的明清,直至今天东西方插花不断相互借鉴的新时期,各历史时期的不同插花形式;横向则包括了从宫廷插花、文人插花到市井插花的不同风格。使得易花道成为在中国传统插花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既继承传统又具有创新意识的中国插花流派。 团花式        中国容器插花刚一出现,便遇到佛教东渐,受佛教供花和犍陀罗艺术的影响,中国插花早期便与佛教结合,形成了以花朵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佛前供花。唐代,在佛教供花的基础上,宫廷插花兴起,逐渐形成了中国插花的装饰风格体系,这一风格体系至宋代达到鼎盛。团花式是对中国装饰风格插花体系的归纳和总结,对中国插花的商业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写景式       唐代,随着中国园艺技术的发展和宫廷插花的兴起,在中国山水画的启发之下,模仿风景的插花开始出现,这便是中国插花写景式的开端。宋代可移动花插的应用与一元式、三才式插花的出现,促进写景式插花走向成熟。写景式插花讲究于盈尺之间现万千气象,造型独特,层次丰富、颇具意境。元代以后,由于盆景艺术的迅速发展,写景式插花被盆景取代,逐渐式微 ...
发布时间: 2025 / 03 / 26
最近《国色芳华》这部古装剧很火,出于好奇,我看了几个片段,没成想,一发不可收拾。这部剧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今天我想从“花”的故事讲起。女主的身份是花商,又是花匠,长安花市的繁荣也演绎得栩栩如生。         如果说唐代是花的“繁华盛景”,尽显雍容华贵与蓬勃活力,那宋代便是花的“雅致清境”,满溢着人文情韵与精致意趣。       每个浪漫主义者几乎都会爱上宋代,这是个“全民爱花”的时代,在《清明上河图》中,花儿的影子无处不在。好几个卖花人分散在市集中,大竹篮插满了花,就连小船上和轿子周围,都还插满了花束作为摆设。即使古画原有的墨色已淡,但也足以想象那时满眼鲜艳、香气扑鼻的氛围。《梦粱录》中就曾记录着“卖花者以马头竹篮盛之,歌叫于市,买者纷然”,可见花市之热闹,更提及四季售卖的花卉品类超过20余种。宋代人钟情花事,已然到了痴迷的程度。       簪花      宋代人的时髦利器       宋代人爱花、赏花,看不够,还要戴起来,更要招摇地别在头顶作为簪花。男女老少,上至帝后群臣,下至百姓小贩皆爱插戴鲜花,簪花风俗风靡一时。原本我以为这只是传统固定的仪式,翻阅许多资料才发现,这小小一束花,讲究可多着:佩戴花卉讲究时序季节,比如初夏“茉莉盈头”、春扑“桃花相映”、重九“头插秋菊”;跟造型也要搭配和谐,冬日元旦妇女们在戴着玉梅、雪柳、菩提等花卉时,会身着白色,与之相配;在工艺上,宋人追求细致精美,女子的簪花冠饰可似山似楼,各种仿真花更是可以做到以假乱真。       男人簪花,更成为了一种潮流之风。这就不得不提到的“宋代第一风雅...
发布时间: 2025 / 03 / 18
中国传统插花,作为一门融合自然美学与人文精神的古老艺术,蕴含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冷知识。         1. 插花起源早于佛教传入,东汉已有实物证据      中国插花并非随佛教从印度传入,考古发现青海平安窑坊出土的东汉末至三国时期画像砖中已有插花图案。此外,河北望都东汉墓壁画中描绘的六枝小红花瓶插,证明早在佛教盛行前,插花已融入日常生活。这一发现打破了“佛教传入催生插花”的常见误解。       2.南天竹替代竹子的特殊寓意      在传统“岁朝清供”主题插花中,竹子因“中空不通”及“开花即死”的特性被古人嫌弃,而外形相似、结红果的南天竹则因其“多子多福”的象征意义成为替代品。南天竹的红色果实寓意家族兴旺,常与梅花、水仙等搭配,构成新春吉祥意象。       3. 铜钱曾是插花的“保鲜剂”      古人插花时会向花瓶中投入一枚铜币,其铜离子可抑制细菌滋生,延长花期。这一做法既实用又暗含“招财进宝”的民俗寓意,展现了传统插花中科学与文化的巧妙结合。       4. 文人插花不重祈福,专为“借花明志”      不同于宫廷插花的华丽或民间插花的喜庆,文人插花以素雅的兰、竹、梅、菊等为材,追求“诗情画意”与人格寄托。例如,梅花象征孤傲,松枝代表长寿,组合成“岁寒三友”表达坚贞气节。这类插花甚至不设固定形式,仅凭意境取胜。       5. “岁朝清供图...
发布时间: 2025 / 03 / 11
春雷一声响,人间惊蛰到。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经过春雨的洗礼,大地春归,春花遍野,到处都是清新明媚的春光。         惊蛰时期的花信风为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此外,李花、杏花也应时而开,玉兰露出颜色,紫荆花开满树,在南方,还有漫山遍野的杜鹃花。        插花时,可用紫色、红色杜鹃表现山花烂漫,油菜花和桃花的组合,再现田野的风光。花花草草经过冬天的“压制”,现在突然可以一展芳姿,有一种破土而出的喜悦感。  以上为文人花道创始人王国忠作品       中国传统插花讲究“师法自然”,以柳枝、桃枝展现惊蛰时节植物的生命力,点缀淡雅的小花小草增添野趣。嫩绿、粉白、鹅黄,正是初春最美的色彩。       桃花、樱花、玉兰花搭配新芽枝条,点缀生动的动物摆件,呈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情画意。 以上为名师陶建华作品       惊蛰拉开了春的帷幕,此时杭州常见的花材有:桃花、菜花、山茶、松、贝母、梅花、竹、荠菜、竹笋、蕨菜、蕨、雪柳、深山含笑等。以历代惊蛰节气的诗词名句为灵感插花,更显隽永之美。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宋·舒岳祥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唐·韦应物 “夭桃且灼灼,蘧竹各猗猗。”——宋·陈普 “深山含笑一枝香,幽谷幽香满山谷。”——清·袁枚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先秦·佚名以上为觉简花塾作...
发布时间: 2025 / 03 / 02
没人能拒绝的了春季的洋牡丹!温柔甜美的不像话!而且很好养活,晒晒太阳一朵朵都变得圆滚滚的,好嫩好软呼呼~     晒太阳的时候是淡淡的粉,像加了一层温油滤镜,室内粉色调加深,奶呼呼的实在是太可爱噜~     粉色郁金香那就是氛围感女神呀!娇嫩欲滴的粉一下子就美到人的心巴~是春天没错了!     这真的不是从漫画中走出来的花吗!波浪形扇边花瓣带着点透明感~仙气满满!     粉嘟嘟的风铃就像春天的少女一样令人疯狂心动!一个个小铃铛就好像是预示着春天就要到来啦!     粉六出真的又乖又出众,一朵紧挨着一朵,热热闹闹的好不茂盛,是春天没错啦!     躲得过粉六初也躲不过粉色香雪兰!不仅有美貌!还是祖马龙小苍兰同款香!香气扑鼻,是能“闻得到”的春天!
发布时间: 2025 / 02 / 20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王维,以一首《山居秋暝》惊艳并启发了当代花艺界的插花人。近日,“石上流”插花流派的百余件插花作品亮相四川省成都市“四川时代花木职业学校”,其野趣天成又富含诗意之美的创作风格吸引了千名参观者。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插花展的很多创作者和观众都是年轻人。陈瑜作品《庭书飞花》石馨作品《春山空》      “‘石上流’的创立,是受王维诗句的启发,我希望传统插花文化如明月清泉,沁润心灵。”“我们注重用线条的随性表现自然飘逸的气质,作品力求通透、轻盈。同时受西蜀园林文化影响,又质朴而不失雅趣,野逸而富含深意。”石上流创始人张凤蓉说。熊锋作品《风影》      上图作品《风影》使用中式传统花器与现代架构编织技法,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美学融合。冯婧作品《山韵》      张凤蓉曾经是花卉市场的管理者,对插花艺术情有独钟。她曾远赴国外学习,在西式花艺和东方花道上都有涉猎,并师从中国插花花艺资深大师王莲英、蔡仲娟。2006年,她创立了四川时代花木职业学校,迄今已经培养3万多名插花从业者和爱好者;2013年,她创立了“石上流”东方花艺流派;2016年,在成都市相关部门批准下成立“成都市张凤蓉插花技能大师工作室”。张凤蓉在插花王萱作品《粉影》      此次插花展是石上流东方花艺第二届师生展。展览为期7天,共设三个展厅。      “传承创新”展厅作品以结构设计表现传统插花意境,彰显艺术个性。      下图作品《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用传统技法“撒”将高山杜鹃、五针松固定于方盘。向日葵如明月...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8 - 2021 陈砦花卉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